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蚌埠高新区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先锋企业和个人,以匠心精神为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蚌埠日报社和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策划开展“高新劳动之光 匠心铸就未来”——致敬高新先锋力量活动,星空体育注册宣传推广高新区重点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营造崇尚创新、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本栏目由水投天河印象全力支持。
“我们现在使用废纺替代燃煤,年降低标煤用量约5万吨,进入碳交易市场后每年碳汇预估收入能达到1100万元以上。”在蚌埠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生产区域,公司副总经理钱毅指着替代燃料车间里一捆捆废纺说,企业当前正大力实施燃料替代节能降碳项目,这些价格低廉的废纺将部分替代之前一直使用的动力原煤,我们目标燃煤替代率逐步达到30%。通过替代燃料项目,企业在减碳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从“灰色制造”到“绿色智造”,中联水泥用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坐落在高新区的蚌埠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是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企业、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成员企业。这家成立不到20年的企业,却拥有着熟料、水泥、商混、骨料的完整建材产业链,具备全标号水泥、高标号混凝土生产能力,是皖北地区重要的建材产品供应商。近年来,蚌埠延安路淮河大桥、五蒙高速公路等众多重点工程项目,都使用了该企业生产的水泥产品。
走进企业,能够看到厂区内草木盈盈、干净整洁,与很多人印象中的传统水泥厂大相径庭。“我们这些年一直坚守中国建材‘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企业使命,矢志不渝地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绩效型、社会责任型的现代化水泥企业。”钱毅说,特别是最近几年,蚌埠中联围绕节能降碳、环保减排、绿色发展落实了多项技术升级改造重点项目,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厂区内行走,随处可见的厂房屋顶和部分闲置区域,满铺着太阳能光伏电板,这是装机容量3.466 MW的光伏电站项目,年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气体CO2约3590吨,相当于建了一个用阳光发电的“绿色电厂”。车间里,分解炉扩容深度自脱硝项目的实施,年降低标煤用量约2300吨。再加上燃料替代节能降碳项目的实施,目前中联水泥的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已从3级提升到了1级,达到了标杆水平。
在做好节能降碳的同时,企业在环保减排上也做了大量工作。中联水泥不仅使用石英矿尾泥、铁矿尾泥、氟化钙污泥等替代传统的硅质、铁质材料,还创新性使用煤化工煤渣滤饼替代传统的铝质材料,年消纳固体废物约20万吨。蚌埠中联还通过精准脱硝技改、复合脱硫技改、收尘设备超低排放改造,实现年减排气体污染物约420吨,使企业从传统的污染物高排放企业一跃转变成了污染物消纳大户。
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矿山、安徽省节水型企业、安徽省健康企业、蚌埠市十强工业企业……在一系列有力举措下,中联水泥获得了诸多荣誉,成为推动蚌埠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特别是企业坚持边开采边修复、对矿山进行绿化和数字化改造、对矿山开采剥离物综合利用等做法,获得了自然资源部、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的高度评价,蚌埠中联姜家大山矿区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绿色矿山。企业采用绿色建材建造厂房、对生产系统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建立系统的废气监测设施和处理设施等做法,星空体育注册也让这家从事水泥生产的工业企业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副总经理钱毅在中控室现场指导中控操作员调整生产数据,亲力亲为全力推进替代燃料技改项目落地。
“我们的绿色化转型,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我们的工厂不仅是绿色工厂,还是真正的智能化、数字化工厂。”钱毅告诉记者,近年来,中联水泥加快数字转型步伐,让传统水泥制造搭上了“数智化快车”,实现了生产的智能化管理、运行。正是跟上了时代步伐,我们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一直在行业前列。
在厂区中控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坐在电脑前监控着DCS操控画面,水泥生产各个环节的实时情况都在屏幕上清楚显示。“通过这些操作系统,我们能够及时调整质量参数、优化配比等,再加上集团的统一上线的安智通系统,工作人员的定位、危险作业审批等也能一览无余”,钱毅说,这不仅让工厂的每一项生产任务都有跟踪有落实,还有力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在绿色转型和智能发展等方面的持续投入,是中联水泥始终保持活力动力的关键因素。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企业还将新上储能、超低排放、SCR等项目,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上再发力,着力打造“未来工厂”,推动企业的生产、管理向全流程、精细化和绿色低碳方向不断迈进,为蚌埠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星空体育注册